在大多数人印象中,重症监护室(ICU)是“命悬一线”的地方。监护仪器滴滴作响,医生护士昼夜守护。许多人以为,只要患者挺过这段“生死关口”,就意味着康复了。 但真相是——挺过ICU,只是“活下来”;而真正的“活下去”,还需要一段艰难的旅程,这段旅程的名字,叫做“重症康复”。 | ||
重症康复,通俗地说,就是帮助从ICU里“活着出来”的人,重新回到日常生活。 许多重症患者在经历长时间昏迷、机械通气、镇静、卧床之后,会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,如: 肌肉极度萎缩、乏力,无法自主翻身或行走 吞咽困难,无法进食 呼吸肌无力,无法自主呼吸 认知和情绪问题,如记忆力下降、焦虑、抑郁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丧失,甚至连拿筷子、刷牙、说话都变得困难 这类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“ICU后综合征(PICS)”。如果不及时介入康复治疗,不仅生活质量极差,甚至可能出现并发症导致再次住院,甚至死亡。 | ||
在重症康复科,医生、治疗师、护士会为每一位患者“量身定制”干预计划,重点包括: 呼吸功能训练:帮助逐步脱离呼吸机、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肢体康复训练:床上主动运动、抗阻训练、站立、步行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:防止吸入性肺炎,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语言与认知康复:改善失语、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心理支持与社会适应:帮助患者重建信心,重新融入家庭与社会 这些干预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(MDT),包括重症康复医生、康复治疗师、心理师、护士、营养师等。 | ||
昆明长和天城康复医院不仅严格按照重症监护室(ICU)建设配备呼吸机、监护仪、除颤仪、心电图机、快速血气分析仪、设备柱、中心供氧和负压吸引装置等多种支持和检测技术设备,同时还配置Moto-med功率自行车、电动起立床、体位适应椅、呼吸训练器、步行器等康复设备;降低重症患者感染风险,安全开展早期康复训练。
重症康复团队由专科医生、康复医生、康复治疗师、康复护士以及重症专科护士组成,可为患者提供24小时密切医疗监测和护理,并根据每位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康复评估结果,制定个性化、积极、渐进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,以提高重症患者康复预后,加快康复进程和增加全面康复的机会 | ||
在过去,人们对“康复”的认知常常局限于术后恢复、老年康复或中风后的训练。如今,“重症康复”正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 我们倡导: 从ICU“早期介入”康复,提高恢复效率 从“治病为中心”转向“以功能为导向”,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 全民重视重症康复,提高康复认知度与可及性
医学的尽头,不只是治愈,还有陪伴与重建“我们不是在延续生命,而是在让生命有质量地继续。”这,是重症康复的意义所在。 未来,希望有更多人了解、关注并支持重症康复——因为每一个“ICU后的人生”,都值得被温柔以待。 | ||